狗狗肠胃吃坏了怎么办?
宠物胃肠道是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其结构特点使宠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但宠物胃肠道的易感性也使其易受外部因素干扰而发病。 宠物胃肠道疾病是宠物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和肠道寄生虫病两大类。其中慢性胃肠炎以腹泻为主要特征;急性胃肠炎以呕吐为主,同时伴有腹泻症状;而消化道寄生虫主要侵犯消化道黏膜而引起损伤及引起继发性感染,可造成宿主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 研究表明,影响宠物胃肠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品种、个体差异、饮食习惯、生活环境以及应激反应等因素[1]。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通过分析病因,对宠物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治疗。
一、饮食管理 犬猫都是纯肉食动物,其体内没有足够分解纤维素的酶来帮助它们消化植物细胞壁,所以不能吸收纤维素中的成分。另外,如果食物中植物纤维过多,就会增加肠胃的负担,从而引发消化不良的症状。 对于幼龄期的犬猫来说,胃肠道发育尚未完全,所以很容易出现消化吸收不良的情况;对于老龄犬猫来说,由于机体消化酶活力降低或胃肠道蠕动的减缓会导致胃肠蠕动能力变差,进而导致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的发生;此外应激刺激也是诱发胃肠道不适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日常饲喂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合的食物饲喂 不同的年龄段的宠物应该选用不同类型的饲料喂养,如幼年期、妊娠期以及哺乳期的宠物就应分别选用专业的幼猫粮、妊娠哺乳期犬粮来代替普通的商品粮或者宠物专用粮。 有些宠物主人习惯用人的食物给宠物喂食,殊不知人食用的食物中含有过多的盐分和油脂,且含有难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而这些物质都会增加宠物胃肠道的消化负担,甚至导致一些胃肠疾病的产生。
(2)保持食物的新鲜度 宠物的胃肠道比较脆弱,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就很容易诱发胃肠疾病,所以在饲喂过程中必须保证食物的新鲜安全。 如果长期饲喂变质腐坏的食物不但会直接影响宠物的生长发育而且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 (3)定时定量定点定温投喂 科学研究表明,犬猫有定时进食的习惯并且喜欢固定地点就餐。因此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每天喂两至三次为宜,每次喂食的量约为体重的5%~6%,每日总采食量不宜超过体重的8%-10%;水温保持在40℃左右,过冷过热均会对胃肠道带来一定的伤害。
二、驱虫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宠物作为生活的伴侣。但由于目前大部分宠物未注射过相关疫苗,使得很多虫卵得以存活于宠物体内。 当虫卵成熟后便会在宿主的肠道内产虫并吸食宿主的营养物质,从而导致宿主消瘦贫血等症状的发生;同时还会破坏肠黏膜,使肠道屏障受损,进一步加重胃肠道的不适症状。 为预防由寄生虫引起的胃肠道异常反应,建议每年定期给宠物服用一次驱虫药,一般可选择含有阿苯达唑成分的驱虫药物。当发现虫卵时,应及时给予驱虫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