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安乐死会难受吗?

尹玉保尹玉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动物福利和道德伦理中,“安乐死”(euthanasia)是用于指对那些无法治愈、痛苦不堪且寿命有限或即将死亡的动物进行人道主义的死亡处理。 “安乐死”与传统的“死刑”不同(虽然两者都是针对生命的终结);在“死刑”中,生命被强制终止是因为其违反了法律或者被认为是犯罪,而在“安乐死”中,生命被终止则是一种帮助受病痛折磨的动物结束痛苦的积极行为[1]。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动保运动发展迅速,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呼吁公众接受“安乐死”这一概念并且认可“安乐死”的行为,以使那些在病痛中的动物能够得到及时的人道主义处理以减少它们的痛苦。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德国和美国分别成立了专门的动保组织来推广和支持安乐死的观念及实践。这两个国家的动保运动的兴起都与发生在那里的关于如何妥善处理老年犬的讨论有关。在这些讨论过程中,一些人和机构提出了对不能自行进食并逐渐丧失自理能力的老犬进行安乐死以避免其继续遭受慢性疼痛和无助感的折磨[2][3]。由此,这些国家开始了对如何处理患有慢性疾病的老犬的辩论以及相关的立法进程。 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和日本等亚洲国家都已经立法允许安乐死用在人类患者身上 [4-5]。美国有26个州通过立法准许兽医为动物施行安乐死,英国也有70%以上的居民支持安乐死的理念[6];而我国至今还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来规范相关活动。

1.1 安乐死的必要性:减少动物的痛苦 动物在患病时通常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甚至丧失等症状;同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它们会感到更加虚弱无力。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许多患有严重疾病的动物最终都会因衰竭而死亡。因此,当患病的动物处在长期衰弱的过程中时,对其进行安乐死可以使其尽快从持续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安宁的死法。 另外,对于患有癌症晚期或者其他不可治愈的疾病而面临最后阶段痛苦的患者来说,实施安乐死也是一种可接受的选项。

1.2 安乐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关于安乐死的可行性,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安乐死适用于所有处于持续痛苦之中的患者;另一种则认为只有在患者明确表达了想要死去这个意愿之后才可以给其实施安乐死,否则即为违法。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少数患有恶性疾病的患者表示他们宁愿选择接受安乐死[8]。但是,对于其他类型的病患——例如患有慢性炎症性病理性疼痛的动物——则普遍都表示希望医生能给自己使用止痛药或者采用其它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摆脱病痛而不是直接让自己去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安乐死还是可行的。 对于安乐死的安全性,研究者们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试图找出其中的原因。

一方面,有人认为给予患者足够的麻醉可以使他们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被处死从而使整个执行过程变得相对安全,也使得人们更容易接受这种手段;另一方面有人则主张应该尽量缩短手术的时间以便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麻醉的风险。但无论何种说法都有其自身的缺陷,因而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找到更确切的依据。 目前,多数的学者都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安乐死是安全的并且不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首先,研究表明,在适当的剂量范围内使用合适的药物来进行安乐死并不会给病人带来过大的痛苦;其次,在实施安乐死的整个过程(包括给药、监测、急救和处理)之中都应该遵循一定的标准以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在进行完一系列的程序后,病人的生理状态会逐渐恢复并最终达到正常水平。

安乐死作为一种能够帮助患病动物减轻病痛并且更快到达生命的终点的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此同时,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社会上的反对声音不断涌现,人们对安乐死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等。 但是,我们应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舆论的不断进步,这一问题终将会得到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鱼舒薇鱼舒薇优质答主

昨天早上10点42分,我家金毛被注射了药物,在它生命的最后一刻,我抱着它在客厅溜了一圈,看着它逐渐失去意识,身体开始变得僵硬直至最后的抽搐,眼睛慢慢变红然后彻底闭上,我想把它轻轻放下又害怕触碰它的伤口,就这样一直紧紧地抱着它直到凌晨3点多,期间我无数次想放弃,但想想还是忍下来了。 晚上7点左右,当我再次走进房间看到已经冰凉的它,眼泪再也忍不住。

今天把它的尸体送走,我回到家里,心里非常难过,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 我家还有一只比熊,我不想离开他,但我知道如果我不坚强起来,我和他都没有未来。于是我把比熊带到宠物店,希望他可以有个更好的主人好好对待他,但是当他离开我的视线,我发现我真的做不到把他交给别人照顾。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