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不良反应有哪些?
2018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预防接种疫苗并发症》修订版报告。 该更新版的报告共涉及62种儿童免疫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并分别对每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进行了说明
在已知的62种不良反应中,绝大多数都属于特别常见(≥1/10)或常见(≥1/100)的不良反应;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极罕见(<1/1000)的不良反应也有4种。
这些不良反应大致可以分为:全身反应、神经系统异常、皮肤及皮下组织异常、血液学异常情况和其他异常情况等五类。 在所有不良反应中,全身反应所占比例最大,大约占比60%,而神经系统的反应则排名第二,约占所有不良反应的20%,这两类反应所占的比例接近90%。 需要特别提醒父母的是,即使感染了相同病原体,不同个体产生的抗体水平有很大的差异,部分儿童不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也没有出现接种部位的局部症状,但对于这些人来讲,仍然有可能发生轻度全身反应。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疫苗接种后最常见的全身反应是发热。 对于流感嗜血杆菌b型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脑膜炎双球菌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乙脑疫苗和水痘疫苗等,出现发热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发热都是自限性的,持续时间大多不超过3天。 如果孩子接种了上述疫苗之一,并且出现了高热不退的现象,家长可以先进行物理降温处理,同时注意保持宝宝空气流通,减少衣物包裹、避免捂热,及时补充水分。如果温度持续高于38.5℃,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退热药。
除了发热外,疫苗接种后常见的全身反应还有腹泻、食欲缺乏、烦躁不安、嗜睡、呕吐、头疼、咽痛等。 面对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以及较严重的全身反应,建议家长们在带孩子就诊时做好既往疾病的临床描述、相关检查报告单的携带等工作,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