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狗狗要被断尾?
需要明确一点常识,狗的尾巴并不是被“斩掉”的,而是在被结扎后,因为营养供应问题而自行断掉的(这里将人类外科手术中的“切除”与动物自身的“断掉”进行了区分)。因此从这一点来说,“断尾”和“截肢”还是有区别的,对狗狗的影响也有不同。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狗的尾巴在正常状态下不是独立工作的。
大多数犬科动物都有一个可以活动的尾巴,这个尾巴具有重要的行为学意义——在求偶过程中,雄性的尾巴向雌性摆动,可以起到吸引配偶的作用;而在群居生活的情况下,狗的尾巴向上翘起,表示“友好”“没有敌意”,当尾巴下垂的时候,则表明了“攻击性”“危险”等信息。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条完整的、活动自如的尾巴对于狗的各种社会行为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
而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个事实——几乎所有哺乳类动物的新出生后代都具有尾鳍或者尾毛,并且通过它来进行游泳或漂浮的行动。但随着成年状态的逐渐形成,大部分哺乳动物都会丧失这样的器官,比如人类婴儿出生后,由于身体的其他部位已经具备了活动能力,所以尾鳍会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自动消失。而对于始终处于哺乳期的狗而言,随着乳腺的不断分泌,无论是否达到了成年的体型,尾巴都是永远不会完全成熟的。 这意味着,对于狗而言,它的尾巴其实一直都属于“未成熟”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本身就决定了这条尾巴是极易受到伤害,而且很难自行修复的。
所以当我们考虑到了这点,再返回来思考人类人为地给它“截断”或者“斩掉”一条尾巴的行为时,就不难理解这其实是一种“残害”了。 当然,必须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人类外科手术意义上的“切”或者“割”,这种所谓“断尾”的操作实际上是非常“温柔”的,因为骨骼和肌肉间的缝隙本来就可以提供灵活的伸缩活动性,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尾椎骨并不会完全断开,只是一些韧带会撕裂,血痂脱落,毛囊受损而已。
不过,虽然这种损伤相较于“一刀切”要温和很多,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还是会比较危险的。比如当幼犬的尾巴正在发育但尚未完全形成的时候,人为地实施“断尾”操作就非常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小狗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如果强行用外力使尾巴断离,不仅会造成伤口感染,还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病变,甚至威胁生命。 当然,无论是“断”还是“续”,关键取决于主人的喜好和选择。对于宠物狗而言,只要能确保良好的卫生条件,不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这两种方式其实都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