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爱养宠物?
这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了。 首先,从生物学的层面分析,日本人的人均GDP排名世界第四(2018年),但同时也是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正反映了日本在经济发展之后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低生育率和老龄化。
对于大多数动物而言,如果没有合适的繁育计划,其种群就会不断下降直至灭绝;人类也是一样,如果出生率持续走低而死亡率居高不下,那么再过一段时间,这个国家的人口就会趋于稳定甚至开始减少。我们从生物学层面上可以说,正是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人口的负增长,而这又反过来迫使人们去外求,寻求其他生命形式的慰藉。于是,我们发现了第二点原因:
其次,二战以后,尤其是90年代起,日本大量输出动漫和文化产品到了亚洲乃至世界各地,其中就包括以《龙猫》、《千寻的千与千寻》等为代表的宫崎骏动画作品,这些作品大都是以童年和自然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充满想象力和疗愈力,这也正好符合了第三点原因:
最后,我们可以来看看心理学方面对“爱宠”这一行为的解释。据我所知目前主要有两种理论,一种是“罗森塔尔效应”,即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说的是当你真的把一只猫咪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而不是任我摆布的玩具时,它就会把你当作它的所有者而变得更加温顺可爱;还有一种是“温尼科特假设”,这个假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唐·里奥·温尼科特提出的,他认为是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和信任让孩子获得了安全感,并由此发展出了自信,而这种自信心又会进一步激发孩子去爱他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宠行为其实是一种心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