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狐为什么养不胖啊?
狐貉饲养管理中,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个别或部分的幼狐、貉虽然食量很大,但就是长不大,比同窝、同期生长发育的个体要小很多。这种情况被养殖户形象地称为“卡槽子”现象。
卡槽子原因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狐貉而言,常见病因可能是消化道线虫寄生虫病和球虫病。通常幼狐貉消化道线虫寄生表现为:幼狐长期拉稀,食欲正常或极贪食,但生长停滞,皮毛粗糙、无光泽,肛门周围常被粪便污染。对于病死的幼狐,剖检可见其小肠内有大量线虫蠕动。而对于球虫病,常见病狐貉被毛粗乱,生长停滞;拉稀,粪便水沷状,暗红色,内含黏液和脱落的肠黏膜上皮细胞,有的幼兽肠道内甚至大量出血。该病易导致幼狐、貉脱水死亡。
防治措施
在掌握以上发病动物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特征后,养殖户可初步作出诊断。治疗该类寄生虫病,主要是在饲料中添加驱虫药。对于常见的消化道线虫,可添加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5mg剂量,1日喂1次或分2次喂完,连用3~5天,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治疗球虫病,可在饲料中添加二甲氧嘧啶,每千克体重10mg剂量,1日喂1次或分2次喂完,连用5~7天。
为了有效控制消化道寄生虫病,保证狐貉顺利生长发育,并获得较好的养狐、貉效益,在生产实践中应注意加强饲喂管理,保证饲料新鲜,营养全面,食具清洁,动物用具用后及时消毒,粪便及时清除,同时结合定期驱虫等措施,均可有效控制该类寄生虫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