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犬疫苗为什么打?
余晓最佳答案
小狗接种的疫苗叫预防传染病疫苗,包括二联苗、四联苗和六联苗三种。其中二联苗防止小狗感染狂犬病病毒和犬瘟热病毒;四联苗在二联苗的基础上增加了肝炎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六联苗又在四联苗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次性接种三针剂的破伤风抗毒素(用于预防破伤风)和驱虫药物(防止小狗体内外寄生虫感染)。 上述三种疫苗都是将所需要的病毒或病原体稀释在一定剂量的福尔马林溶液中,然后注射到小狗的颈部肌肉内,起到预防作用。一般首年需要注射3针,以后每年加强免疫1次。刚购买的幼犬可能需要注射血清抗体以增强抵抗力,但血清抗体不能替代免疫疫苗,建议遵医嘱注射。
为了达到最佳免疫效果,建议宠物主人携带购买凭证,并带上已注射过疫苗的狗狗前往当地防疫站进行补注射。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何种品种的小狗,即便是刚刚出生的幼犬,均有可能携带一定的病原体,如蛔目、绦目等消化道寄生蠕虫,而犬瘟热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可以通过唾液间接传染给人类的,因此千万不要轻易用手直接抚摸小狗的嘴和牙齿,更不要随便亲吻刚出生的小狗。
幼犬疫苗是不能少打的。打疫苗是用比较安全的抗原物质(通常是经过减活或灭活的病原微生物)对机体进行免疫接种,使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获得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抵抗力。
对未接触过病原(免疫系统还不认识这种病原)的机体来说,第一次免疫产生的免疫力较低,持续时间也较短,经过一段时间,机体对该病原的免疫力就下降了,因此需要再次免疫。通常在第一次免疫2-3周后进行。
一些具有很强免疫原性的病原体只需要两次免疫,而一些免疫原性较弱的病原体(如CDV和CPLV)需要三到四次免疫。并且,幼犬出生后,随着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转移及随后的时间依赖性消耗,这些母源抗体(来源于母奶,仅在幼年犬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存在)会干扰弱毒苗病毒的增殖,从而影响幼犬免疫应答的产生。
为使疫苗能顺利刺激幼年犬的免疫系统产生自动免疫,在母源抗体滴度降至可接受水平之前进行疫苗免疫是很有必要的,一般在幼犬6周龄时给其进行第一次免疫,在3周之后进行第二次免疫,并在之后的3-4周进行第三次免疫。